中青报:中国足球“灾后重建”应从发展青少年足球开始
4月4日讯 由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、党组成员李颖川带队的工作组本周正式进驻中国足协主持日常工作,正在揭开“塌方式腐败”黑幕的中国足协暂时有了平稳迹象。《中国青年报》撰文认为,中国足球“灾后重建”应从发展青少年足球开始。 在全力保障各级国字号球队备战各项赛事之外,相关部门对发展青少年足球的重视程度超过以往。以第二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为例,女子U16年龄组第一阶段比赛已于3月15日在日照国际足球中心开赛,来自7个省市的11支代表队近300人在这里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较量。日照赛区随后还承接了男子U19组的比赛。清明假期之后,女子U18组和男子U17组中区比赛也将相继展开。 根据去年首届中青赛情况反馈,今年第二届赛事继续按照小学、初中、高中和大学四个学年段,设立男、女各9个组别(年龄段)赛事,其中小学阶段赛事不设全国比赛,各地利用寒暑假组织省级决赛,初中阶段采用地方预选赛、全国总决赛赛制,高中阶段则采用大区预选赛、全国总决赛赛制。各组别全国总决赛最终阶段将从8月延续到11月底,这项贯穿全年的赛事才算结束。以相对完整的竞赛体系促进全国各地区青少年足球发展,是落实《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》、实现青少年足球人口大幅增加、培养全面发展优秀足球人才的必然途径. 据一位驻守中青赛赛场的专业人士介绍,有越来越多的学校球队在落后情况下并不慌乱。这位专业人士表示:“这就反映了学生球员的思考能力。我们还是希望青少年球员多元化发展,有职业梯队的,有社会机构的,有专业体校的,有学校体育的,但是这些都不矛盾,都是青训的正常组成部分。而且无论是不是校园球队,在孩子12岁到18岁这个阶段,文化课都是必须要给孩子们开足的。” 由“唯国字号”向“青少年足球”转变的过程,意味着工作难度的成倍增加。因为国字号球队以训练比赛为主,而青少年足球问题则涉及社会多个层面:家庭生活、教育观念、文化素质、体育认知等。与向球队要成绩的“捷径”相比,深耕青少年赛事体系正是中国足球灾后重建的“苦差事”。 |